2012-11-02 作者:吴心韬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11月2日在北京表示,尽管自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七个季度放缓,但是不会像部分人士预测的那样会出现经济的崩溃,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负债率较低,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2012中国高峰论坛中,林毅夫发表主题演讲称,近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第一是中国外贸依存度较高,而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其普遍出现增长停滞,导致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第二是中国投资速度出现下滑,从而使得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架马车受到影响。
但林毅夫强调:“相信未来几年中国靠自身有利条件维持8%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没有疑问。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维持20年8%经济增长的潜力。”
他指出中国经济巨大的“后发优势”是支持以上判断的主要原因,如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人均收入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作为衡量指标,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这一比率和1951年日本和美国的差距、1967年新加坡和美国的差距以及1977年韩国和美国的差距相当,而这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因此,以同样的“后发优势”跟同样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从潜力来讲应该有20年年均8%的增长前景。”
关于国际经济形势,林毅夫以“全球经济大衰退”作为定调,指出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是从近几个月的欧元区、美国和日本相继竞争性贬值的举措来看,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很难推行下去,同时由于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投机和逃离活动被很大程度的激励,造成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给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他说:“这可能就是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里国际经济的新常态,也就是投资的回报率不高、风险非常巨大、经济增长非常缓慢、失业率非常高的新常态。”
至于解决对策,他主张“超越凯恩斯主义”,即认为目前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与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不足,尤其是房地产等领域产能过剩,可能会面临10至20年的经济低迷期,解决之道就是发达国家利用其货币是国际储备货币,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给发达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让他们恢复到经济的正常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