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3 新京报
昨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林毅夫在FT中文网2012年度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崩溃,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空间都是相当大的。他还再次重申并解释了此前多次提出的“中国经济未来20年平均每年仍有8%的增长潜力”的看法,这一观点曾遭到批评者质疑。
经济仍有增长空间
由于金融危机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仍未完全恢复元气,欧债危机加剧全球经济的波动性,加之中国自身的一些因素,中国经济在大环境中无法独善其身,自2011年以来经济出现明显放缓。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放缓。
林毅夫认为,造成“七连降”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外贸依存度非常高,主要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普遍停滞,欧元区经济萎缩,中国出口贸易增速下滑。二是中国投资速度也出现下滑,“三驾马车”中仅剩消费仍按原速度增长,因此总体经济增速必然下滑。
林毅夫强调,他不会像一些悲观论者所说的那样,认为中国经济明年会崩溃。因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短期内产业升级的空间大,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还有非常多的空间;而且,中国政府的财务状况还是非常好的,政府负债加上过去四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只占GDP的40%多。如果再加上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中国维持8%的经济增长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解释“维持20年增长8%”
针对此前各方对其“中国经济仍将维持20年8%的经济增长潜力”的质疑,林毅夫昨日也做了更多的解释和进一步阐述。在他看来,只要发展中国家合理利用“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是发达国家的二到三倍。
林毅夫此前曾在多个场合发表上述看法,并称中国可考虑再来一轮新的经济刺激,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轮高增长奠定基础。但外界有批评认为他没有“接地气”,是“回国后放卫星”。
昨日,林毅夫解释称,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拥有“后发优势”,可借鉴或采用在发达国家已成熟的技术,从而将他们的劣势转变为优势。
“以同样的‘后发优势’跟同样的发展轨迹,如果东亚的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和韩国可以维持20年7.6%到9.2%的平均增长速度,我相信中国从潜力来讲应该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他说。
市场化改革是前提
不过林毅夫同时指出,要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把中国市场化的改革进行到底,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一些扭曲消除掉,改善收入结构、收入分配问题,也要解决贪污腐败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十八大以后下一届政府要努力的方向。
林毅夫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的金融改革。他说,现在中国金融体系主要是大银行加上股票市场,而这基本上只能为大企业和富人拥有的企业进行融资,构成了一种“穷人”补贴“富人”的格局,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且使得收入分配更加不平均。
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