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重思中国立国之基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中国问题应以立国、立宪、立教、立人为旨归,其核心义项可以归纳为“发展经济—社会,建构民族国家,提炼优良政体,重缔意义秩序”。
2016年2月25日

中国的智库:智枯和智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中国大陆最高层应开启推陈出新的智库运作奇径,邀请台湾权力交接后已卸任的马英九博士到北京一家合适的教学研究机构作短期的访问教授。越是开启新的智源,智库就越是不至于智枯。
2017年5月9日

“慢时代”的中国需要精英的担当

云南民族大学王恩学:中国精英需要再造,需要塑造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公共意识和责任的精英群体。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或许无须重建,但传统的“士精神”却必须扎实培育。
2016年2月15日

中国春晚:毁于傲慢?

才让多吉:春节不是国庆节,它是老百姓个人情感的寄托。不管春晚承载、掺和了多少政治和国家诉求,也不应该和老百姓的需求“掰手腕”,到最后输的只能是春晚。
2016年2月16日

中国学者的“国师情结”

凤凰国际智库研究员李江:郑永年批评中国知识界事件说明当前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相互抱怨。一个原因是,现行体制鼓励“国师”,研究者也有强烈的“国师”欲望。
2016年2月6日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色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我们希望公共律师不仅仅是技术类的专业人士,而是成为各自社群中的领袖人物,引导社会实现最高价值,推动政治法律体制不断进步。
2016年2月1日

改革空转时代急需袁庚式先锋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刘胜军:今天中国要涌现袁庚这样的改革促进派,不能简单地指望官员的觉悟和责任,更重要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创造出改革的正向激励。
2016年3月18日

社评:欧洲应如何对待香港书商失踪事件?

在香港书商失踪案中,英国等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开抗议大都不严厉。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带来的广阔前景诱惑下,多数外国政府已逐渐减少了对中共人权记录的批评。
2016年1月21日

自由主义的道德观与国家观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自由主义不等于道德虚无主义,但真正的道德观念只有在自由交流的环境下才能建立起来,绝不可能通过国家强制和灌输来实现。
2016年2月13日

重申共和国这一伟大理念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有感于文革会否卷土重来,疑虑复担忧,遂重申共和国这一伟大理念,重申中国是十几亿国民分享的公共家园。
2016年1月15日

寒冬里的造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被迫做看客的,但愿你能笑出声来。有人说,极权制度会被笑声溶解。我尽管会发出冷笑,却对各种嘲笑的效果持严重的怀疑态度。
2016年1月14日

从专政到宪政:困难与挑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建勋:从专政走向宪政,需要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改变高度的集权制度,需要走自下而上的变革路径,需要一些人挺身而出。
2016年1月14日

中国当局正式逮捕王宇等维权律师

辩护律师证实王宇被捕,而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可能导致被判10年有期徒刑
2016年1月14日

“中国梦”:百年轮回后的新困境

历史学者章立凡:反思百年来不断循环的民间期许与官家承诺,你会发现,中国人每过几十年就会做一回“中国梦”。今天“中国梦”已升级到最新版本,但未来会如何?
2016年1月13日

中国不应视公民社会组织为威胁

傅青山、何宜伦、孔杰荣:中国政府如真要改善劳资关系,就应该要求工会向非政府组织学习。对维权者进行骚扰、羞辱和关押,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无法状态和冲突。
2016年1月11日

预测2016年的不可测之事

FT专栏作家拉赫曼:一年中最重大的事件往往是出人意料的突变。2016年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可能是众人尚未谈到的某些事。我斗胆预测一下。
2016年1月7日

李波妻子要求香港警方销案

香港出版商李波向同事传真亲笔信,表明自己出于个人意志回内地“协助调查”
2016年1月5日

宪政是强国之本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我们追求宪政,是要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宪政才能让我们每个人的潜力和才能自由发挥到极致。只有公民强大了,中国才能强大。
2016年1月4日

正在消融的“2012共识”

中国媒体人赵信:2012年底,中国社会曾形成过未成文的共识:拒绝革命,继续推进改革,而改革需要威权人物推动。但现在这个共识正在消融,国家的走向令人感到迷茫。
2015年12月31日

中国通过《反恐怖主义法》

该法可能迫使外国信息技术集团向中国政府提供“后门”
2015年12月28日

FT中文网年度好文推荐:公共政策

2015年,中国政治与社会转型又经历了关键性的一年。FT中文网从全年的时政文章中精选了十篇佳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年的政治与社会生态进行回顾。
2015年12月22日

“死磕派”有无第三条道路?

FT中文网撰稿人陈振铎:除极少数英雄外,大多数是普通人。中国是要继续建构一种类似于美式社会运动的方式去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再审慎些,看看有无第三条道路?
2015年12月22日

读马克思论出版自由的感想

天则经济研究所张曙光:中国宪法明文规定,出版、言论、结社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中国自诩信奉马克思主义,那就要遵循马克思的教导,认真实行出版自由。
2015年12月21日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国应该制定一项改革促进法,以把中央政府与下面的“四条腿”——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重新调动起来。
2015年12月17日
|‹上一页‹‹1718192021222324252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