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达沃斯夜话:大国心态和倾听的艺术

达沃斯论坛第三晚,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与凤凰财经的夜话中,谈及当日他与中国外长王毅的独家专访细节,中国首富王健林批评外国嘉宾“挤兑中国”引发的热议,以及参会嘉宾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讨论。

政经

达沃斯夜话:中国人带来快节奏

达沃斯论坛第二日,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与凤凰财经一起交流在会场对中国参会群体的观察,最强烈的感受是,即便在这个滑雪小镇,中国人依然很匆忙。

达沃斯夜话:日本重夺风头

达沃斯论坛首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流利英文发表主题演讲,讨论安倍经济学和亚洲地区安全,给参会者留下“日本高调重返国际舞台”的印象,而中国作为前几年论坛上的“宠儿”则似乎被抢了风头。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与凤凰财经一起解读安倍讲话和中日参会者的微妙心态。

达沃斯夜话:小镇究竟有何魅力?

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本周举行,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再赴瑞士达沃斯全程报道。他将与凤凰财经联手,每晚制作一期夜话节目,聚焦当日论坛中的精彩瞬间、热点人物和花絮趣事。在论坛开幕前夜,他以多年的“跑会”经历,分享了他对这个瑞士小镇的独特感受。

FT总编辑:今年达沃斯谈什么?

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本周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FT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认为,本次论坛最重要的一个辩论议题将会是:2014年,全球经济是否终于能回归常态?

中国影响力辐射加勒比

加勒比地区一直被视作美国的后院。除了古巴,大多数加勒比国家传统上都以美国马首是瞻。但今天,美国地缘政治上的头号对手——中国,已开始在加勒比地区施展影响力。

卡梅伦的“理智与情感”

英国首相卡梅伦带领史上最庞大的商贸代表团出访中国,希望吸引中国资金投资于英国基建和经济。不少英国人批评卡梅伦不顾原则向中国“叩头”,但也有人认为卡梅伦此行急英国所急,体现了务实精神。

奥巴马:曼德拉改变了我们所有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曼德拉去世后致悼词,称曼德拉在消除人类不平等和歧视上,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和千百万人一样,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有曼德拉为我们设立了榜样。”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曼德拉毕生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带领他的国家走过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最惊心动魄的过渡期。他已不仅仅是南非的曼德拉。他的抗争精神、执着和宽阔的胸怀,让他成为这个时代人类精神的象征。

卡梅伦的“生意经”

英国首相卡梅伦借访华之行告诉中国领导人,英国希望成为中国在欧洲、甚至整个西方的主要贸易伙伴。作为回报,中国表示将会拿出数十亿英镑投资于英国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改革与增长难兼得

中国宣布开启宏大改革,让投资者激动不已,推高了中国企业的股价。但矛盾在于,改革也可能冲击到众多依赖价格管制的行业,投资冲动的消退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速。

十年伊朗僵局或将破冰

美国和伊朗或将很快达成一个为期6个月的临时协议,为双方进一步谈判、达成全面解决伊朗核危机的最终协议铺平道路。

埃及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领导人穆尔西本周出庭受审。三年来埃及动乱不断,经济几近崩溃,人民渴望安定,威权统治悄然重返。

东海局势再度紧张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向日本自卫队发表讲话,矛头指向中国,让中日两国间关系进一步趋紧。安倍的修宪努力以及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让观察者家们越发担心两国间会“擦枪走火”。

“霾伏”华北

中国华北地区尘霾污染日显严峻,但政府治霾的努力,遭遇到经济发展需求的制约。

中国经济反弹能否持续?

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中国第三季度GDP反弹背后,投资比重仍然过大,向消费转型说易行难。他认为还有很多改革措施较容易推行,比如结束一胎政策。

美国政治乱局让亚洲盟友失望

美国债务上限纷争不仅导致国内政府关门,也令其国际政治声誉和“重返亚洲”的可信度受损。

中英关系重归甜蜜?

英国财相奥斯本和伦敦市长约翰逊本周同时出访北京,让冰冻已久的中英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中国广西的新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间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中国西南门户广西正吸引越来越多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和出口,但围绕南海的领海争端,又让广西处境微妙。

中国地方债:潘多拉魔盒已打开?

导语:五年前,中国经济的负债率仍处于健康水平。然今非昔比: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债务总额从约相当于GDP的130%猛增至现在的200%。这背后是为维持增长速度进行的大量举债,以及无数基建和房地产项目。随着中国经济降速,要应对这些债务显得越发艰难。

埃及僵局难解

埃及动乱升级,伤亡人数继续上升。乱局中各方利益纠结,而国际社会莫衷一是。以叙利亚目前混乱的局面来看,国际社会似乎也难以在埃及问题上达成一致。

开罗流血

埃及政局动乱升级。昨日,埃及安全部队闯入伊斯兰抗议者营地,打死数十人。这是来自现场的画面。

50 Ideas:  监管创造商业机会

政府监管无处不在地影响着现代商业形态。小到人们买的培根,大到银行的商业模式。对政府来说,监管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公共利益保护;但对商业领袖们来说,监管也意味着政策套利和商业机会。

谁是下一届美联储主席?

本·伯南克在美联储的任期将近结束。他的继任被视为在拉里·萨默斯和珍妮特·耶伦之间的竞争。两人都有卓越的背景,但萨默斯的胜算或许更大。

贵阳:一个过度投资样本

近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性,但这个进程不断受阻——贵阳就是一例。如果中国严肃对待“再平衡”,经济增速放缓将不可避免。

人民币为何在承压下继续走强?

面对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以及国内诸多不利消息冲击,人民币走势仍旧颇为强劲。分析认为,这背后是中国金融政策和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半年人民币仍旧能够小幅走强。

花旗银行:经济降速将推动改革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幅降至7.5%。鉴于当前经济结构重心逐步向消费转移,且经济体负债水平居高不下,政府不得不加紧经济改革的步伐。但这也意味着,短期内经济将持续放缓。

斯诺登的自我辩护

"棱镜"计划爆料者斯诺登称,自己曾经相信美国政府作为的正义性,但当看到越来越多谎言和权力滥用,他决心将真相公之于众。

美国加州的“中式污染”

北京的沙尘暴可以随着太平洋气流,在四天内到达加州。研究人员发现,加州空气中大部分的PM2.5颗粒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当污染变得“全球化”,西方也应当反思。这已经不是亚洲自己的问题。

穆尔西支持者遭枪击

埃及前总统穆尔西被罢黜导致的政治动荡仍未平息。在开罗共和国卫队总部举行示威的穆尔西支持者受到军警枪击,已造成数百人受伤数十人死亡。

罢黜埃及总统之夜

埃及军方罢黜了总统穆尔西的职务,这被穆尔西的支持者们看做是一场政变。分析认为,后续几天开罗的形势将会非常紧张,暴力随时可能发生。

华西村的十字路口

有“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传统的冶炼,化工和地产行业陷入低迷,而被寄予厚望的旅游和服务业才刚刚起步。中国经济减速的当下,华西村能转型成功吗?

美国老板被囚北京

在中国经营医疗器材的美国人奇普·斯塔恩斯被自己的员工关了起来。工人们坚称有劳资纠纷,他们担心老板跑路。

中国淘金矿工梦断加纳

多名中国掘金客日前在加纳遭暴力袭击,并有169名涉嫌非法采金的中国人被加纳当局抓捕。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席佳琳赴广西上林县水台庄,采访了归国矿工和他们亲属。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曾经的淘金致富梦已经变成生死噩梦。

七问女宇航员

Pam Melroy是美国最优秀的宇航员之一。“神十”升空之际,她向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表示祝贺,并与FT中文网分享了她的太空生活:在太空会无聊吗?遇到外星人应该说什么?宇宙有没有改变她对上帝的看法?

奥巴马,“棱镜”和“自由国家”

“棱镜”计划泄密,暴露了美国政府对全民通信的大规模监视。这被很多人视为对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无视。而在泄密一周前刚刚号召约束政府监视权力的奥巴马,也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

澳媒:中国黑客窃取澳情报局大楼设计图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称,在澳大利亚安全情报局新总部投入使用之前,中国黑客已窃取其设计图。中国外交部对此予以否认。

中国水危机

甘肃省民勤县曾是一片葱郁的绿洲。现在,这里是荒漠,一万多户人家已经搬走,剩下的居民每五天才有一小时的供水。缺水和荒漠化已经影响了当地人的生存。而这只是中国水危机的一个缩影。

杭州人重新骑上自行车

在越来越多中国人实现汽车梦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感受到汽车数量猛增带来的各种后果。一些中国城市开始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停下汽车,回归自行车。

成都连线:灾区需要统一调度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郁俊杰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里,跟随三一重工救援队在重灾区参与救援。在与FT中文网连线时他表示,灾区在资源调配时,应有更好的统一调度,防止资源错配。

芦山连线:交通仍是瓶颈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商洁玲在与FT中文网连线时表示,芦山灾区救援物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交通仍是瓶颈。大量的志愿者涌入灾区,已经开始挤占当地的交通资源。

复苏前景:美国好于中国?

风水轮流转。中国的发展势头正因信贷和资产泡沫显得暗淡,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的多个关键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复苏。或许现在应该押注发达市场?

撒切尔的葬礼

撒切尔是个两极化的人物。但在葬礼当天,抗议人群还是被她的支持者所淹没。一位英国老人将现场气氛和丘吉尔的葬礼相比:宁静,充满了敬意。

血染波士顿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已经造成至少三人死亡。这是自9/11以后,针对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以下视频是爆炸发生时现场的画面。

波士顿爆炸案:谁是凶手?

波士顿蒙难。警方称,这是自9/11以来,针对美国本土最严重的袭击。波士顿警方出动了大量警力调查,但还未能确定嫌疑犯人和组织。

目击波士顿马拉松爆炸

当地时间15日下午,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发生两起爆炸事件。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已造成至少三人死亡,其中一名为儿童;另有百余人受伤,一些人伤势严重。以下是来自路透社的画面。

战争阴影笼罩朝鲜半岛

朝鲜威胁战争,使得半岛局势再次陷入危局。观察家认为,这是金正恩对外显示自身牢固统治权的姿态,也是捞取国际政治好处的手段。战争阴影之下,半岛周围的居民已经能够明显感到紧张气氛。

版权声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本网络视频的使用必须遵循英国《金融时报》网站(www.FT.com)的条款,我们建议您阅读条款的全部内容。您所接受的服务仅限于个人和非商业的用途。英国《金融时报》不承诺此项服务是无误差或是连续的,同时也不给予您在任何使用(权利)方面的承诺。网络视频中非英国《金融时报》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立场,英国《金融时报》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观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视频播放器。请查看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兼容的浏览器清单

|‹上一页‹‹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页›|
分享×